华为“造”车,谁该害怕
华为在这周末的成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营销上),都等于给这个市场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不论你是技术全栈自研的新势力,还是想要分一杯羹的科技公司,在我积累到足够数据之前,如果你们不能接近我的水平,就只有被我打败。
特斯拉:躲得了315,没躲过上海车展
一直以来,车主对特斯拉长期以来“刹车失灵”等质量问题没有给出彻底解决方案的愤怒情绪逐渐积累到顶点,急需一个爆发的渠道。
王兴,带头围观了华为第一辆车
王兴围观了华为第一辆车,还罕见下场评价:“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特斯拉诉小鹏员工案迎来终局!两年商业大战,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两年,一场没有任何证据的指责以这样方式结束,更像是个商业闹剧。技术上,小鹏一直坚持自研,NGP获得外部广泛的认可,更是压力下不断进步的佐证。竞争上,小鹏不怕硬碰硬,当然,得是正面的那种。”
小鹏汽车,火烧屁股!
小鹏可能还没意识到,那个靠“画饼”就能取得胜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突发!小鹏汽车又起火了
据凤凰汽车微博称,据可靠消息,起火车辆确实为小鹏G3,起火时间为4月14日下午。
2021年新能源车,有当年“手机大战”内味儿了
仿佛昨日重现,也正如历史上无数次上演的故事那样,在资本炒作和舆论焦点相辅相成的自我实现下,玩家加速向新能源车赛道的洼地聚集。
鲶鱼变鲨鱼?反垄断,终于轮到了滴滴
滴滴成立6年还没有实现过盈利—这是两年前,滴滴CEO程维在一封写给员工的内部信上说的。彼时,滴滴合计亏损约390亿元,其中在2017年主营业务亏损了2亿多美元。
雷军:造车!程维:我跟
雷军向外界勾勒了小米汽车的大致轮廓——定位中高端,价格大概在 10-30 万区间;轿车或SUV;但要3年后发布。
刚刚,小米造车官宣!雷军:关于造车,今晚发布会仔细说
据统计,包括小米董事长雷军个人、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三方投资过的造车、出行及后市场项目已超过20家企业。
汽车“缺芯”愈演愈烈!中汽协副秘书长解读背后五大原因,机构认为台积电成汽车芯片制造瓶颈
短期来看,车用芯片短缺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短期内也无法通过非市场手段调节。车用芯片供需不平衡,应该要持续到今年三季度才有可能进入新的供需平衡阶段。
神州租车巨亏42亿,陆正耀找的韩国“接盘侠”要哭了…
据此前神州租车发布的收购要约显示,安博凯以每股4港元的价格向神州优车购买4.43亿神州租车的股份,相比2020年11月13日(首次宣布自愿性全面现金要约收购公告日期)为止的30个交易日按联交所所报每日收市价计算的平均收市价每股2.63港元,溢价52.17%。
被“3·15”点名,特斯拉在中国还混得下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5个部门,约谈了特斯拉在中国的相关公司,谈话内容便是特斯拉最近被消费者投诉出现异常加速、车辆远程升级、电池起火等问题。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2020年上半年,蔚来销量占比4%,排名第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个名额。TOP10除了雷打不动的比亚迪、炙手可热的特斯拉,其他都是传统车企,而且大多数排名都在上升中。
2020年,蔚来卖得最好,理想最挣钱,小鹏最什么?
此次被召回的部分小鹏G3,相当于2019年小鹏G3总销量的80%,总数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全年交付量。
马斯克,这次输给了国民神车
"国民神车推出3万元电动车,比特斯拉还火。"
2021年,新能车还能继续疯吗?
如果从去年3月份疫情的低点算起,到这一波的最高点,特斯拉股价翻11倍,比亚迪股份(港股)翻7倍,宁德时代翻3倍;最牛的是蔚来,翻了32倍。
追赶比亚迪、宁德时代的路上,国轩高科“牵手”大众,前途仍坎坷?
磷酸铁锂,这一化学材料的名称虽然拗口,却给国轩高科的发展带来了曙光。但是,扣非净利依然为负的现实,让国轩高科也不敢大意。目前,国轩高科73亿增发恢复审查,与大众的“联姻”继续推进,这家站在新能源汽车“风口”的公司还能飞多远?
「广深地铁」官方确认、广深磁悬浮预留线路曝光!南沙成最大赢家
大胆设想,以南沙的崛起为标志,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重心将再次发生转移。
失控的货拉拉:用户注定被牺牲
货拉拉不在乎的原因,一是有空子可钻,二是根本不靠C端吃饭。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