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0-08-28 11:41:23
作者: 金石道人
来源: 观点
浏览:
公路商店曾写过一个有意思的事。
在社交软件Instagram上,有一个叫做“#nongfuspring”的标签。
里面贴满了各国海滩上捡到农夫山泉瓶子的图片。
有一个叫earthbins的Ins账号,专门拍摄和捡拾澳大利亚海滩上的垃圾。在他的帖子里,农夫山泉是最常出现的品牌。
不仅澳大利亚,在瑞典西海岸、弗罗里达的沙滩、地中海、韩国的风景胜地……你都能看见农夫山泉。
海滩垃圾的江湖名录上,比起农夫山泉,连可口可乐都只能屈居第二。
“这只红白相间的中国瓶子,已经成为了全球海滩清理者的宿命之敌,和海滩垃圾的精神领袖。”
这种“遍布全球”只能说明一件事:农夫山泉卖得太好了。
卖得如此火爆,农夫山泉按理不应该会缺钱。但最近市场传来消息:农夫山泉要上市了,就在下个月。
被称为“中国水王”的农夫山泉,打的是什么算盘?
暴利之下,农夫山泉不缺钱
2017年,农夫山泉以超过160亿的销售额制霸中国水饮市场。
这里面包括农夫全系几十种产品,如果按照每瓶3元的中位价计算,一年内这家公司卖出了53亿瓶水饮,把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27圈。
在农夫山泉面前,号称“一年卖出7亿杯,可绕地球3圈”的香飘飘也得甘拜下风。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农夫山泉净利润率依次为19.4%、17.6%及20.6%,远高于同期中国及全球软饮料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软饮料行业的净利润率仅为9.6%。
不得了,农夫山泉不仅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还是“大自然的印钞机”。
而其中,平平无奇的瓶装水居功至伟。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农夫山泉瓶装饮用水收入占比均超过57%,近一年更是提升至59.7%。
瓶装水行业有多“暴利”?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数据显示:瓶装水近年来在饮料行业中毛利率一直高于平均水平,2012~2014年已经连续三年毛利率高于30%。
而农夫山泉就更牛了。2017~2019年,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毛利率分别达到60.5%、56.5%、60.2%。这意味着,每卖出1元钱,农夫山泉就能赚6毛钱。如果按照每瓶售价2元来计算,每卖出1瓶就可赚1.2元。
我朋友老六酸了,这可比他摆摊卖煎饼赚钱多了。
更让老六哭泣的是,农夫山泉产品最大的成本并不是水,而是包装。
以2019年为例,农夫山泉的原材料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瓶身的PET,以及糖、果汁等,不过,单PET就占了销售成本的31.6%;包括纸箱、标签、收缩膜在内等包装材料,占了销售成本的31.5%。
▲图源市界
也就是说,包装就占了销售成本的63.1%!
原来,“大自然的搬运工”真正的含义,是“包装的搬运工”。
那么,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既然农夫山泉的生意如此“暴利”,它为何还要急着上市?
钟睒睒的商业帝国
不缺钱的,不只是农夫山泉。
今年4月29日,农夫山泉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里有一个奇怪的操作:
上市前突击分红104亿。
农夫山泉过去三年赚回来的119亿元利润,几乎被瓜分殆尽。而其中,创始人钟睒睒可以独得83.9亿。
钟睒睒,这个农夫山泉背后的男人,似乎也不缺钱。
这个低调神秘的钟睒睒可不简单。他曾经辍过学、做过瓦匠、当过木工、当过记者,甚至还做过娃哈哈的代理商,而后下海创业,再到如今成为商业大鳄,有着“孤狼”之称。
当年,在海南做“养生堂龟鳖丸”起家的钟睒睒转身杀回了饮料市场,与娃哈哈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大战。
2000年6月8日,双方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娃哈哈白天在西湖国宾馆召开发布会,农夫山泉刻意选择同一天晚上,在西湖国宾馆的同一个会场,召开了另一场发布会。
如今两家已经握手言和,钟睒睒也铸造起了一个隐秘的商业帝国。这个帝国的版图延伸到了饮料、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天眼查资料显示,自1993年创办养生堂有限公司至今,钟睒睒名下拥有104家企业。除了农夫山泉、万泰生物、养生堂等企业之外,还有朵而胶囊、清嘴、成长快乐、东方树叶等多个知名品牌,横跨饮料、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同时,钟睒睒握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数量也达到114家。
▲资料来源天眼查
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钟睒睒以18亿美元当选第1281位。但这显然是严重的低估。
今年4月29日万泰生物上市时,合计持有公司74.23%股权的钟睒睒,凭借这一只股票,曾在20来天内身家暴增300多个亿。
而农夫山泉上市后,钟睒睒的身家无疑将再上一个台阶。
有机构曾做过预估,若农夫山泉上市成功,钟睒睒的身价有望突破220亿美元(1520亿人民币)。对标202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其财富值将进入前50行列,直逼目前排名第43位的一代华人首富李嘉诚。
这样看来,钟老板岂止是不缺钱,简直是富得流油啊。
但正如我朋友老六说的:
傻子才嫌钱多呢!
内忧隐现
咋看都不像缺钱的农夫山泉和钟老板,还是把步子迈向了资本市场。
尽管暂时来看,农夫山泉不差钱。但一旦上市,农夫山泉面临的危机也并不少。
在水业务上,国内的竞争实在是太大了。超市里光饮用水这一种,就有十几个品牌。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康师傅和统一,还是娃哈哈、怡宝、冰露、百岁山等等,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
农夫山泉强调自己是包装饮用水领域的老大,但老大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
2011年之前,坐在包装饮用水老大宝座上的是康师傅;该年农夫山泉就后来居上,抢了康师傅的宝座。四年后的2015年,怡宝又对农夫山泉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领头羊。
直到2017年,农夫山泉才重新夺回头把交椅。
这向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想要提高市场份额难如登天,稍有不慎,地位就会不保。
按青山资本报告上的数据,目前在包装水市场上,农夫山泉占有率26%,怡宝21%,百岁山排名第三为10%。后面的狼群,追得很紧。
据AI财经社调查,在批发渠道上,农夫山泉已经被反超。货圈数据显示,包括京东掌柜宝、美菜、百世店加、易酒批等B2B渠道,目前铺货排名前三的饮用水,农夫山泉只占一席,怡宝反而占了两个席位。
更加严峻的,是被农夫山泉视为“护城河”的水源地,想要扩产能、寻找新水源地,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2020年1月,农夫山泉就曾在福建武夷山取水时闹出了毁林风波。当时有网友举报农夫山泉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违规施工、毁林取水。
尽管后来相关机构做出了澄清回应,但这也折射出了,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开拓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钟老板的亲自操刀下,农夫山泉的营销功力驰名业界。在“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广告语的助力下,农夫山泉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水界山头。
与之相伴的,是高企的营销费用: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农夫山泉广告及促销费用分别为9.82亿元、12.34亿元和12.19亿元。
而研发费用却少得可怜:
2017年到2019年,农夫山泉在研发上的花费分别为0.47亿元、1.07亿元和1.15亿元,在总收入占比0.27%、0.52%和0.48%。
这样的研发投入,可远远配不上农夫山泉的行业地位。
但这也许是农夫山泉的无奈。
饮料产品是有重量的,一瓶普通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净含量为550ml,我们按照0.5kg来算。一辆重型卡车最多可承载14吨,就是2.8万瓶矿泉水。
据表外表里分析,按照招股书给出的数据,每吨1072元的出厂价来算,一辆重型卡车所承载矿泉水的总价值只有1.5万(1072 X 14)元。也可以看出饮料客单价非常低。
那么,公司要想获得规模效益,只有通过展开渠道销售才能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然而货运成本不可能随着货品价格下滑,对于农夫山泉来说,高昂的运输物流成本真的是“会呼吸的痛”。
因为水源基地和产品特性,农夫山泉的生产是较分散的,产品销售范围大都围绕生产地展开。
在这样的特性下,农夫山泉很难有空间继续压缩运输费用。
而运输费用一旦涨价,农夫山泉却极有可能慌张失速。
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和许多企业一样,钟睒睒的商业帝国弥漫着浓浓的家族色彩。
据凤凰网财经消息,钟睒睒的儿子Zhong Shu Zi也出现在招股书里。
招股书资料显示,今年32岁的Zhong Shu Zi于2014年1月加入农夫山泉,2020年1月起担任养生堂品牌中心总经理。除此之外,钟睒睒的亲属卢晓芙、卢晓苇、卢成、钟晓晓和钟暶暶等5人也持有农夫山泉6.4426%的股份,钟睒睒妻子卢晓萍的姐姐卢晓苇还担任养生堂的董事及总经理职务。
在钟睒睒的带领下,这艘家族大船正全速驶向资本市场。
但对于一家即将上市的企业来说,过于浓厚的家族色彩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以来,农夫山泉似乎对上市并不感兴趣。
钟睒睒曾公开表示:
“资本市场讲究需求与被需求,农夫山泉现在没需求,因此不需要上市。”
事实证明,那些说不上市的公司总是会被打脸。当年号称“永不上市”的顺丰,如今也在资本市场上感叹真香。
但许多人还是想不明白,本不缺钱的农夫山泉,为何突然想要上市?想上市,为何又在上市之前几乎分光了公司账面上的所有利润?
在钟睒睒从商之初写给自己的一封信里,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钱,仅仅是钱还是不够的。我的目标要高得多。”
这个目标到底是什么,只有钟老板自己知道了。
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