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搜索

小鹏“偷脸”背后,正爆发一场隐私大战

发表时间: 2021-12-23 10:39:34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深蓝财经

浏览:

来源 | 深蓝财经(id:shenlancaijing)

作者 | 宋伊贤

智能汽车时代,用户数据是车企厮杀的利器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数据隐私威胁、数据收集的合规性问题,也日渐成为业界讨论的话题。


近日,中国新势力造车明星小鹏汽车,因为线下门店擅自采集43万张消费者的人脸照片被罚款10万元。随后,小鹏汽车公开回应:引起用户担心,对此深表歉意,并对此事做出深刻反省。对于违规采集人像事件的起因,小鹏方面解释,由于对相关法律条款不熟悉,误采购并使用了违反相关法律条款的第三方供应商的产品。


上述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在体会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设备的便利之余,事实上,个人信息的收集、计算、应用也面临与个人隐私保护的技术冲突矛盾,合理使用个人信息与防止滥用个人信息的技术边界和技术伦理的界限在哪儿?



1


监控,智能汽车业界的公开秘密



6个月,擅自采集43万张人脸照,小鹏汽车被罚10万元。


具体是怎么回事?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处罚书解释了一切。


2019年3月1日,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花费173822.77元,向第三方公司购买了22台人脸识别摄像设备后,安装在旗下门店用于采集消费者的面部识别数据。


2021年的1月至6月,这些门店中的设备一共采集并上传了431612张人脸照片。


目前,上海小鹏汽车已经拆除了人脸识别设备,收集的人脸信息也已删除。



但这一消息发出后,还是引来了网友们的普遍关注,批评声纷至沓来,除了对问题本身的不满和质疑外,很多人还认为处罚力度太轻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块,一张照片才两毛钱。”


随后,小鹏汽车公开道歉,并把违规采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归咎于对相关法律条款不熟悉。


这番说辞,站得住脚吗?


据了解,小鹏汽车提到的第三方供应商名叫“悠洛客”,是一家提供人脸识别、人性检测等技术服务的公司。因违规收集人脸信息,悠洛客被今年央视“3·15晚会”点名。


同样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宝马4S店也被曝出在商店里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共抓拍并储存了4617个到店消费者的人脸信息。


从时间点看,“3·15晚会”期间,小鹏汽车还在悄悄采集人脸信息,即便在同行被“逮”住的情况下,此后的3个月里,小鹏汽车也没有停止采集行为。到底是对法律不熟悉,还是明知故犯,想钻空子成为漏网之鱼?


值得注意的是,跟店内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的行为相比,现阶段由车内摄像头搅起的风波更大。


早在今年年初,国外一位网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由特斯拉内置摄像头在激活后拍摄的照片:除了后视镜遮挡存在部分视觉盲区外,前排驾乘人员的动作、姿态以及面部表情都清晰可见。



这相当于挑动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他们担心,特斯拉会以此侵犯车主隐私。随后,一张关于某部队家属院禁止特斯拉驶入和停放的通知在网上盛传。


面对网友追问特斯拉是否会通过摄像头监控车主时,马斯克没有顾虑,直接回答“YES”。他的理由是,车内摄像头可以实时地掌握驾驶员的状态,方便在合适的时候“接管”车辆。



但为了打消用户对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担忧,特斯拉中国两次发布声明强调,所有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用户车辆均未开启车内摄像头,特斯拉高度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


然而,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的车企不止特斯拉一家,国内包括小鹏、蔚来、比亚迪、威马、长城、零跑等在内的十余家汽车品牌,均已加入了搭载车内摄像头的阵营。



2


惑:要隐私还是要便利



车企们“疯狂”索取用户信息的目的何在?


一位长期观察汽车行业的分析人士一语点破了其中的奥秘:“智能汽车时代,用户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搜集到的数据越多,价值越大。”


有哪些价值,借用某汽车品牌CEO此前的话来说,那就是数据可以驱动企业向前,成为迭代服务体验的核心驱动力。


“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数据。”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兼信息政策所所长黄鹏透露,汽车数据主要分为用户数据和行车数据,用户数据包括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目光、声音数据,行车数据包括车辆的地理位置、车内及车外环境数据、车联网使用数据等。


而这些数据,恰好又是企业对其产品改进所必要的。以自动驾驶为例,其技术迭代需要大量的道路数据做支持,用户数据帮助提供个性化的用户服务,行车数据让车子变得更加聪明、可靠。


基于此,试想一下:当你准备驾驶一辆智能汽车,通过人脸识别解锁后,汽车会根据你的使用习惯,一边播放你喜欢的音乐,一边将座椅、后视镜等设置自动调好。上路以后,汽车会通过车内摄像头,实时监控你的状态,再根据你的面部表情、眼睛注视方向及头的方向推测,是否应该让系统来管理你的车辆。


“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的存储学习和分析输出。”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汽车只有借助数据才能洞悉用户偏好,为用户带来“千人千面”、“千车千面”的个性化体验。


可问题就在于,车企是否能把握好信息采集的“度”,使得用户相信不会被骚扰、隐私不会被侵犯?


媒体工作者宋域(化名)有过这样的经历:此前她因为报道的需要,去蔚来汽车官方App用手机号注册了一个账号,两个月后,她第一次接到了蔚来汽车的推销电话,对方询问她“最近有没有买车的打算?”


在宋域明确表示“不需要”以后,对方又请求添加她的微信。然而,即便在互加微信的前提下,接下来的时间里,宋域还是会接到蔚来方面打来的推销电话,频率大概为一个月一次。


威马汽车此前发布的“全国新能源车主图鉴”也让人细思极恐:车主的年龄、车身颜色、选配信息、用车时长、行驶时间和位置,甚至连是不是一个人开车,副驾驶有没有坐人都摸得一清二楚!


除了威马,小鹏用于疲劳驾驶检测的摄像头会录音录像;蔚来汽车,不仅有用于拍照、视频的摄像头,还有一个整合了疲劳驾驶提醒和智能驾驶的摄像头供选装;理想汽车更过分,直接甩给车主一个“霸王条款”,要求车主同意理想汽车收集个人导航、音乐播放历史等隐私数据,不同意则无法继续用车。




3


隐私保护争论背后的利益蛋糕



当车主开始徘徊在“要便利,还是要隐私”的问题时,就足以证明,今天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像一部在马路上“奔跑起来”的智能手机。


“苹果与安卓,谁更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苹果比安卓更安全。但现阶段,苹果确实是目前唯一一个敢将隐私安全作为卖点和亮点的智能手机品牌。


从2019年开始,苹果的宣传开始侧重保护用户隐私功能上,之后一步步升级,从设备隐私保护逐步升级到用户数据隐私保护。


△苹果在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附近设置的巨型广告牌,上面写着“iPhone上的一切,只留存于iPhone。”


2021年5月,苹果发布iOS14.5系统的同时,宣布实施全新的用户隐私采集和使用许可政策,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苹果公司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允许App数据跟踪。


如果允许App跟踪,那么这些App开发者才能获取你的 IDFA(广告标示符),结合你日常使用App的习惯,对应地投放广告;如果不允许,或将直接影响开发者的收入。


报道显示,Facebook、谷歌、Snapchat和其他公司今年因苹果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提示而损失了近100亿美元的收入。面对这一数据,库克拒绝发表评论,他始终强调,苹果一直把隐私当做一项基本人权。


但为了广告利益,很多App开发者还是会铤而走险,拒绝遵循苹果的“应用追踪透明性规则”,其后果则是App被下架。据市场研究公司Appfigures数据,今年下半年有累计超过42万的App应用因违反苹果“应用追踪透明性”规则而被下架——占App Store应用总数的21%。


谷歌似乎也在有意跟进苹果的隐私新政。报道称,谷歌将在Play程序店设立新的安全区,让安卓用户可以看到开发者收集并分享了什么数据,还可以告知更多安全及隐私信息,比如App是否给数据加密、App是否遵守谷歌家庭及儿童政策、用户对信息分享有没有选择权、如果卸载App用户是否有权要求删除数据。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这一政策定下了时间,要求安卓App开发者在2022年二季度之前公布相关信息,用户在2022年一季度之前就可以看到谷歌Play的安全区。


对比来看,不难发现谷歌的政策跟苹果略有不同:苹果是把权利交给用户,着重关注的是开发者收集了什么数据、哪些数据与终端用户有联系。而谷歌则是把开发者推到台前,给它们一个机会解释自己,让用户相信它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违规App是否会被强制暂停更新的问题,谷歌方面没有说明。


另外,谷歌的政策为什么会被推到明年才实施?外界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谷歌自己也有很多App,且长期以来谷歌高度依赖广告收入,推迟是为了给数字广告界和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应对。


Alphabet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谷歌期内收入651亿美元,其中大约82%的收入都来源于广告。过年几年,广告收入也一直是谷歌公司收入的最重要来源,难怪会有人认为,“与其说谷歌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如说它是一个广告公司。”


△图片来自OEXN



4


监管的未来



广义来讲,用户所有的数据及App都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如果不支持,一些功能就无法实现。


但一旦操作系统、手机厂商默许App追踪用户数字生活的大部分数据,读屏、听取、周边声音等等,用户的隐私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去年,央视展开了一次手机App“偷窥”乱象调查,结果显示有App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访问照片和文件两万多次,涉及“TIM”、“微信”、“知乎”等多款软件。



一般来说,手机用户信息分为准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类,对于准静态信息,App采集一次即可一劳永逸,而动态信息比如位置、个人健康状况、移动支付情况等等,需要App频繁获取提供便利。但App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后台偷偷唤醒,甚至“一带多”唤起其他软件自启动偷窥用户信息,以获取用户精准画面,这种“表面买薯条、暗拿全家桶”的行为明显就是“醉翁之意不再酒”。


新华视点记者曾做过实验:在安卓系统某品牌应用商店内,10款排名靠前的“手电筒”软件,除了申请相机权限外,绝大部分软件都要求用户放开存储、位置、电话等信息,还有一款甚至要求开通访问通讯录的权限。请问,像手电筒这类仅仅提供照明服务的手机软件,要那么多信息干什么?



理由无非是“利”字当头,庞大的利益链条下,一家靠售卖个人信息获益的公司竟然还想上市圈钱。


两个月前,“驾考宝典”App背后公司木仓科技更新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盈利主要来自学车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汽车导购信息服务三个板块。其中的汽车导购信息服务,并不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更是向汽车之家、行圆汽车等平台提供服务。目前,汽车之家已经成为木仓科技的第一大客户。


汽车之家做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著名的为消费者提供选车、买车、用车、换车等一站式服务的汽车网站。可能,用户刚注册完账号,后面汽车之家的推销电话就打过来了。



好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在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这些App再也不能过度收集用户的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贩卖个人信息等情况有望被扼制。


也正因为如此,最近一个月来,违规App们全慌了,齐刷刷地修改隐私保护协议,于是当我们点进软件的时候,会跳出来这样一个弹窗:



所以,这次还算小鹏汽车运气好,违规行为发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之前,如果发生在保护法实行之后,那么后果或将不堪设想:


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但就在如此大力度的处罚震慑之下,依旧有企业顶风作案。12月7日,澎湃新闻卧底报道称世纪佳缘存在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问题,后台可任意查看用户个人信息、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等。


结语:


以前的汽车,更强调车的工具属性,稳定、安全和可靠,是车主们首选的几个核心指标。但现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正在像手机一样兼具一些智能属性。


为了使它更聪明,大量的数据必不可少。而这些数据的归属,不仅关系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智能汽车企业是否合法合规,更关乎国家、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边界。


一旦数据使用不善,那些大举进驻驾驶舱的智能软件们,就容易在背地里长成一双偷窥用户隐私的眼睛。


近期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能不能对智能汽车行业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形成有效监管,后续还会不会出台其他的法律法规为个人信息上锁,仍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苹果的“隐私优势”》, FT中文网

《别靠近小鹏,会被偷拍》,虎嗅APP

《特斯拉踩了一根「红线」》, 未来汽车Daily

《谷歌跟进苹果隐私新政:要求安卓开发者披露数据收集信息》,新浪科技




小鹏“偷脸”背后,正爆发一场隐私大战
Facebook、谷歌、Snapchat和其他公司今年因苹果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提示而损失了近100亿美元的收入。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

图片展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19143347号-1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我们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