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智谷趋势(ID:zgtrend) | 杨轨山美国“悍然”中断了中国44个往返美国的航班。根据路透社的报道,1月21日美国交通部将暂停4家中国航空公司执飞中美航线的44个航班。这项措施将从1月30日起生效,直至3月29日,受影响的四家中国航班包括,厦门航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的航班。美国在中美航线搞事情,这已经是第4次了。只不过,这次最过分。原因是从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1月18日,中国相关机构向美国三大航空公司发出20多份熔断令,总共涉及44班。美国方面以“对等”为借口发起所谓反制。在中国农历春节前夕,美国的做法无异于斩断了旅美中国人归乡路。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美国打着“公平”幌子,在为自己糟糕的疫情防控继续着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相信,美国就是在故意要把病毒输入中国。但从更长远来看,“禁航”事件不经意间展示了未来在中国与海外之间防疫策略可能的冲突。由于西方权威专家相信,新冠病毒无法消灭,但新冠全球大流行即将迎来终结,这使得中国全面清零与外国的与病毒共存两种防疫体制的冲突迟早会被激发。禁航事件,无疑就是这一冲突的一次提前预演。事实上,来自外部的压力已经初步显现。就在2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最新建议:恢复国际旅行,取消疫苗签证!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展望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清零政策让世界经济承受了很大负担。那么,中国未来能够面对来自外界的这种压力吗?美国“禁航令”对于准备从美国返回中国过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游子几乎是“致命的”。2021年12月13日,达美航空DL287号航班在距离上海仅剩3个小时航程时,于俄罗斯边界上空突然返航,导致该航班乘客滞留美国西雅图。当时在美国,只有六座城市有航班飞回国,它们分别是西雅图、底特律、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纽约。很多学校不在这六座城市的乘客,为了赶上这趟飞机回国,都是从美国其他城市辗转过来的,甚至还有的乘客是从别的国家过来。有很多留学生,已经把公寓都退了。这一返航,意味着很多人无家可归。当时,有留学生看到,有个妈妈带着个小推车,里面躺着几个月大宝宝,还有两三岁的小孩子,受不了长时间折腾,都哭了。而当时的返航事件对一些人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飞机返航航班取消回美国,很多人的签证都已过期,他们还要面临非法入境的问题。美国这次禁航令,又不知要断了多少海外游子无法安放的乡愁。很多海外华人已经连续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回到中国,今时今日,对于他们来说,回家是他们最为期待的事情。新冠疫情大流行这两年来,往返中国的航班供不应求,机票一票难求可以说是常态。航班和机票供应的短缺,给了大量黑中介从中非法牟利的机会。许多原本数千元的机票,常常被他们炒到数万元一张。如果说,供应短缺机票价格高昂尚有一线生机。航班取消,则打破了他们最后一点的希望。面对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他们纵使有“徒步翻秦岭、跨渭河”之心,也无跨越万水千山之力,总不能只身游过太平洋吧?按照美国交通局的说法,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对中国熔断美国航司航班的报复。去年12月以来,奥密克戎在美国的飞速传播,入境航班病例也不断上升。自1月4日起,中国民航局多次发布熔断指令,熔断了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入境航班。这些入境航班中,包括了美联航、美航、达美三家美国航空公司共44班次的入华航班。因此,美国交通局也作出暂停中国航司44班航班作为对中国的报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航班中国已经决定熔断,但未通知美方,美国将不会将其计算在44班航班内,再后续继续追加补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国际航班总数每周只有200个,航班数只有疫情前的2%。这一下,意味着3月底之前本就不多的中国航司运营往返美国的直飞航班惨遭大砍。目前,1-3月能飞的航班仅仅只剩下了这些:(以航司的实际公布信息为准)美方称:如果中方打算放宽,美国也愿意放宽;如果中方继续熔断美国航司,美方也将继续。美国的借口很冠冕堂皇,但更是美国对待疫情的真实态度大暴露。要知道,美国日新增目前保持在70万以上,美国已经不在公布每日新增、死亡病例的数据,美国事实上已经“放弃”了。美国才不在乎,是不是会因此把病毒输入给别的国家。但中国和美国完全不同。自2020年3-4月武汉疫情人数清零,内地迎来新冠疫情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以来,海外输入就成为新冠疫情最大的传播风险。停飞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航班,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通行做法。比如,去年12月23日,南非发现奥密克戎时,英国交通大臣沙普斯就果断宣布,从当地时间24日上午9点起,停飞所有英国往返南非的航班。面对大量海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中国民航从2020年3月29日开始,实施“五个一”政策,即一家航司一个国家一条航线一周一班,将国际航班保持最低量运行。同时,民航局为控制境外疫情通过国际航班输入,自2020年6月开始依据入境感染人数实施航班奖励和“熔断”政策。2021年4月,由于新变异病毒德尔塔传播性更强,民航局更新了“熔断”政策,2021年5月1日0时后的国际客运航班都按照新的“熔断”政策执行。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大范围流行后,“熔断”航班开始急剧上升。相对于阿尔法、德尔塔等毒株,奥密克戎在前期的病毒载量很低,不容易被检测出来。而奥密克戎在美国感染占比已达99.5%,这无疑加重了中国检疫工作的负担。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统计,自2022年1月6日以来的一周里,中国民航局几乎每天都会发布航班熔断令,已累计向41个回国航班发出熔断指令,取消回国航班142架次,而在2020年全年,因熔断取消的航班为272架次。今年1月的半个月内,被熔断取消的航班量就达到了2020年全年的一半。显然,熔断并非单独针对美国,而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航空公司一视同仁。而且,中国的熔断政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前颁布的停飞政策并无二致,都是为了快速切断境外传播渠道。只不过,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美国航空公司做得实在是太糟糕了。2022年开年不到三个星期,美国三大航司几乎所有飞往中国的航班全都上了中国的熔断名单,按照每班最低5人计算,这意味着美国航空公司至少把50-100名新冠病人运到了中国。美国机场防控不说是形同虚设吧,至少也是漏洞百出。其实,美国在中国熔断机制上挑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从前至少还勉强过得去,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就反应如此之大呢?今时不同往日,具备强传播、低死亡特性的奥密克戎,让西方发达国家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此前的文章《突然宣布!新冠大流行,今年3月结束!?》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些最新结论和预测。对于奥米克戎,西方相当主流的观点是偏乐观的,甚至认为“奥米克戎”是天然疫苗。我们知道,抗体的白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B细胞,它扮演的是战士的角色,负责正面对抗病原体;另一种是T细胞,它扮演的是斥候的角色,负责侦查病原体的入侵并通知B细胞。大部分B细胞和T细胞都会在战胜病毒后死亡。但是,有一种T细胞会继续留在人体内,时刻准备着在遭遇病原体入侵时再次调动免疫系统,攻击被感染的细胞,并促进人体产生新的抗体。《华尔街日报》文章表示,在T细胞作用下,感染奥密克戎很有可能激发对新冠或其他潜在冠状病毒有效和持久的保护,即便日后产生更强的新冠变种毒株,这便是所谓的“超免疫”。奥密克戎的轻度症状、快速传播特性,让mRNA疫苗接种率较高的西方国家纷纷选择与病毒共存。奥密克戎在一些高疫苗接种率的西方国家看来,和流感基本没什么差别。去年圣诞季,西方许多国家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数直线上升。大多数人感染后的结果是什么?无非流几天鼻涕头痛几天就完事了。西方国家的另一大底气就是新冠口服药已经研发成功,大规模上市指日可待。事实上,辉瑞已经在全球授权大约20家代工厂抓紧生产,其中还包括至少5家中国工厂。但在中国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了应对疫情,我们走了一条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十分务实的防疫道路。为什么这么说?这首先是基于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医疗资源在地区分布、城乡分布上差异较大。现行新冠防疫政策,是一种利用政策治理上的优势,尽可能杜绝疫情对生产力的影响,排除疫苗研究空档期的防疫空白的防疫策略。通过灭活疫苗快速铺开接种人数,并以政策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以求快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过去这两年,在全世界都为疫情所扰,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生产停滞供应躺平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稳定最重要的生产供应方。因此,我们看到,即便在美国尚未完全解除对华的高关税政策的前提下,西方国家也不顾一切从中买买买。由于供应端的稳定,中国对外贸易在疫情中几乎是一路狂飙。2021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速达到了8.1%,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万亿大关。能够取得这样喜人的经济成果,毫无疑问与中国的防疫政策密不可分。中国的防疫政策,让中国快速抢占了战略机遇,为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赢得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现在的局势已经开始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动态清零”政策的终点在哪里?说白了,“动态清零”是一条与时间赛跑的政策。中国最初的想法是,控制住国内的疫情,等到西方国家研制出超级疫苗及特效药,当病毒变得高度可控,中国面对外来新冠威胁也就迎刃而解。然而,如今主流的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在奥密克戎面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能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并不能阻止其快速传播和传染。如今西方国家决定与病毒共存,这让中国面临的防疫政策压力接踵而至。就拿“熔断”政策来说。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停飞就停飞,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少放点病毒进来。问题是,现在与病毒共存在全球其他国家正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事实。过去,全人类共同抗疫,视病毒为大敌。现在,西方决定与病毒共存后,新冠病毒在西方人看来,与流感无异,新冠在未来将不再被西方视为头等大事。按照《柳叶刀》的推测,到今年3月奥米克戎会感染全球一半的人,在发达国家这个感染率可能会达到90%,其中有一半是无症状感染者……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如果其它国家一多半的人口都感染过病毒了,中国要如何和它们相处?毕竟,它们是中国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全球对待新冠病毒的态度转变,正在把这个超级选择题抛到前半程的防疫优等生——中国面前。美国眼下的禁航可以说是,给中国提了个醒。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动态清零”依然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政策。只不过,中国现在必须要考虑一下未来要怎么办?未雨绸缪。中国有充分的时间去选择和判断。在病毒面前,我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我们唯有在和时间赛跑的马拉松上,继续前行,期待真正曙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