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1-25 10:30:11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易简财经
浏览:
2021年11月,在佳兆业爆出理财产品兑付逾期消息后,就陆续有公司高管选择撤离。
2021年12月5日,佳兆业内部挂网称,分管集团融资的高级副总裁前L姓高管离职。
原本公司遭遇困境,离别与否都是个人选择,但这位高管的出走却在公司内部搅起风云,甚至有前同事控诉前L姓高管在职期间的“十宗罪”。
网传一张朋友圈截图,疑似为该L姓高管离职后发了一条“ 因为热爱,所以离开。”的动态,结果评论区一位金融圈大佬直言: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学人家万兵……
解除危机的功臣
这位前L姓高管2003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他在加入佳兆业之前,先后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和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工作。
他与佳兆业的故事,则要从2015年佳兆业遭遇的重大危机说起。
2015年1月8日,佳兆业无法按时支付一笔已到期的2600万美元债券的利息,成为首家美元债券违约的中资房企。24家金融机构向法院申请查封佳兆业的资产。
彼时,佳兆业境内最大两个债权人正是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据财新报道,在多级政府斡旋下,2015年下半年,佳兆业与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先后达成全面和解。
2016年1月,佳兆业与金融机构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其中中信银行和中信信托向佳兆业输血300亿元。一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2015至2016年间佳兆业这笔境内债务重组,正是由时任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地产金融部总经理的前L姓高管负责。
在各方出手救助之下,加之被锁的房产项目解锁,佳兆业危机渐除。前L姓高管也被视作帮助佳兆业度过危机的“功臣”。
佳兆业债务重组结束两年多之后,郭老板力邀前L姓高管加盟。2019年1月,前L姓高管高薪加入佳兆业,担任集团控股副总裁职务,分管融资管理工作。
这在爆料中也被提及:“前L姓高管是佳兆业上一次重组时的承办支行行长,老板记这情,一来就给了高薪高岗位,集团高级副总裁,分管融资。当时行业就咂舌,给一个支行长这么高岗位,几个分行长级别进来的直接撂挑子。”
公司财报并无披露前L姓高管具体薪酬。但佳兆业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23名高级管理人员中有前L姓高管的名字。同时披露的有高管薪酬范围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这也意味着这位前L姓高管百万年薪起步。
这个举措一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间接促成了这些年间诸多银行的分行行长跳槽至地产“捞”个高薪高岗位。
得罪大量合作方
进入佳兆业后,前L姓高管的位置举足轻重,可以说掌管着佳兆业的融资命脉。
2020年5月18日,刘富强辞任佳兆业首席财务官一职,原佳兆业高级副总裁吴建新成为CFO继任者,原在方正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孙瞳健同时获委任为联席首席财务官。自那时起,佳兆正式形成境内、境外双CFO的架构。
但据财新报道,在具体工作中,佳兆业的财务与融资条线是相互分开的。吴建新只分管内地财务工作,前L姓高管则专门负责境内融资业务。
早期在行业发展还没遇到大问题时,在前L姓高管管理下,佳兆业的融资业务也在稳步推进。
但进入2021年后,监管比以往都要严格,多少房企因拿不到融资、现金流断裂而爆雷我们也都看到了,佳兆业也是其中一个,去年11月就被爆出理财产品兑付逾期。
在这背后,分管融资条线的前L姓高管被认为有“人祸”之嫌。
爆料中称:“他为了凸显自身价值,经常突破战略约定,硬砍一点微不足道的利息,也因此破坏了同不少有长期战略合作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从支行长到大企业融资分管,只要不是自己的关系银行,他都不顾及对方的脸面,最终导致公司面临按揭停放、提前抽贷等困局。这不仅因此贻误了市场尚好时的大量战机,也为后来公司困难之际寻求金融机构支持时埋下了重大祸根。
在市场顺时,机构抢着业务做,市场不顺时,埋下的祸根终于凸显。从5月份到10月份,整个公司融资现金流出近300亿,到10月份,他的娘家银行没有兑现放款承诺,导致从财富开始直接拉爆。”
这里可以查证的是,“娘家银行”指的是中信银行,上文也提到中信银行在佳兆业2015年危机时刻伸出援手。
不过,在之后的时间里,中信银行在房地产布局太重而多次收到银保监会大额罚单,当时深圳分行行长陈许英和总行行长孙德顺均已经被查。随后,中信银行也对佳兆业的态度转冷,加之2021年7月后房地产开发贷市场形势严峻,中信银行甚至对佳兆业较为优质的资产质押融资也不情愿正常放款。
在早些年房地产市场火热时,机构抢着业务做,得罪了无所谓。但是如今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也早已大不如前,所有的房企都如履薄冰,机构、银行的支持都变得至关重要。
可以看出他在任期间一度手握融资及投资双重大权,如果没有此前前L姓高管的这些行为,或许佳兆业还能获得更多缓冲的时间。
结语
在爆料中,还提到了不少更为敏感的,关于前L姓高管在职期间拉帮结派,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从中能明显感受到的是,随着手中权柄越来越大,前L姓高管的行为越来越肆意。
这其实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缩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产处于黄金时代,人才并非是决定性因素,踩准了风口的房企几乎都能发展起来。而房企在这段时间对于人才管理也处于粗放状态,存在所谓的高管能力或许与职位不匹配,却掌管着很大的权利。
但随着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房企利润被挤压,融资端口收紧,现金流紧张,曾经在人事上疏忽的小问题就慢慢演变成大问题,很容易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危害。前L姓高管或许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