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搜索

当收纳师年入百万,他要开始搞传销了

发表时间: 2022-01-26 10:39:31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金角财经

浏览: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红线
编辑 | 白银


肚财死了之后,菜埔决定去他家里看看。
 
生前,肚财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住在一间棚屋里,外面堆满废品,大门却总是关上的。菜埔在门外徘徊很久,还是走了进去,然后他看到棚子深处,摆放着一个飞碟屋,里面装满了肚财夹来的毛绒娃娃。
 
这是电影《大佛普拉斯》结尾的一个场景,导演黄信尧说:“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大佛普拉斯》拍在2017年之前,所以黄信尧不知道,几年后,邀请他人走进并整理自己的内心宇宙,会成为一门能够年入百万的生意。
 
前几天,由号称中国整理行业第一人卞栎淳创办的留存道发布了《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书里的数据显示:
 
全国已有近一成整理从业者年收逾百万;在一些一线城市,年均收入超过200万的情况亦不罕见。

图源《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
 
靠收拾房间就能年入百万,怎么看都像一场赤裸裸的骗局,但当其嵌套上“心灵疗愈”“生活哲学”“摆脱物欲”等叙事,再经由上万个人现身说法,又显得合情合理起来。
 
白皮书还显示,2021年,整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增长了近一倍,其中90后是主力,增速高达90%。
 
入行四年多的严琼在过去一年频频收到年轻人的咨询,印象最深的一条提问来自一名还在上大学的学生,对方表示想辍学去当收纳师,听说月入5万的很多。她问严琼:
 
“收纳师那么挣钱,我不需要再去读书了吧?”
 
这个隐秘而暴利的行业,正在粗暴地改变大量年轻人的命运。

 


刚需
 
没人会想到,收纳会变成庞大的硬需求。

陈欣“去请一位收纳师来好好清理一下家里”的想法诞生于某次购物节拆完最后一箱快递的时刻。
 
那箱快递里装的是70多块洗碗海绵,她独居,鲜少做饭,以一个月消耗一块的速度来计算,这箱东西她可以用到2028年。
 
陈欣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没法把它们用完,但看到“每加一件就可享受折上折”的优惠条件时,她还是忍不住一口气把商品数量点到了“70”。
 
除了洗碗海绵,陈欣家里还有几百卷卫生纸、八十多斤猫粮、五十几袋猫砂、十几箱沐浴露和洗发水……这还只是她说得上来的,前段时间她心血来潮把衣柜里装健身服的抽屉倒出来一一清点,发现自己居然有100多条瑜伽裤和近200件运动bra。
 
有同款不同色的外贸货,“4、50一条,觉得也太便宜了,等于白拿,干脆就包色了”;也有健身爱好者人手一件的lululemon,“平常850,折后400,买到就是赚到”;还有一系列的网红同款,“看她们穿觉得好看就买,买完甚至都没拆过封”。
  
把箱子丢进橱柜深处后,她突然“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和沮丧。”
 
陈欣觉得自己的囤积癖“应该是遗传的”,她的母亲生于60年代末,同时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和改革开放后物价飞涨的年代,生活本身就过得节俭,但凡是认为有可能再用到的、或者是在其上花过钱的东西,都不愿意丢掉。尤其是食物,母亲常年独居,家里的一个冰箱和一个冰柜却永远都是满的,鸡蛋常年维持在一两百的库存。
 
“我妈觉得放冰箱就不会坏。”
 
从前陈欣去看望母亲的时候,还会劝劝她,但经历过疫情封城之后,母亲的这种习惯反而帮助她顺利渡过了艰难的两个月,于是俩人都对囤积表现得更理所当然和变本加厉起来。
 
陈欣买了塞不下的东西会直接寄去母亲家里,渐渐地,各自的公寓里都被物品堆得连地板都看不到,从一个房间去到另一个房间仿佛穿越迷宫。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同样的“遗传性囤物”出现在周甜身上时,恰恰也是母亲的离开,让她对这种生活突然警醒。
 
当时因为一些原因,她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母亲的遗物。生前,母亲独自生活在一间面积不到30平的公寓里,但遗留在如此小的空间里的东西却多得让人惊叹。
 
周甜硬着头皮挨个清点,出于对母亲的留恋,哪怕一张纸片,她都会仔细看一遍,即便如此,她还是发现:值得留下的东西并不多。
 
由此,她想到了自己那间和母亲状况相似的房子:“是不是我死掉以后,我的孩子清理我的房间时,也会好奇:这么多无用的、甚至可以称作垃圾的东西为什么要被留下?
 
这和收纳行业在日本源起的轨迹如一辙。
 
2016年,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上映。故事除了讲述女主角如何在自杀前顿悟,最终过上理想是“什么都不带地活着”的生活之外,还插入了专门负责科普如何对家里进行收纳的“什么都没有研究室”环节。
 
彼时,日本社会已经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消费降级,年轻一代在泡沫经济崩盘后,亲眼目睹了长辈们过度消费的恶果——父亲为了偿还房贷车贷终日愁眉苦脸;母亲囤积的名牌包,一折出售也无人问津。
 
成年人欲望失控后导致的系统性崩盘,让年轻人开始走向低欲望。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而同一时间的国内,毫无节制消费主义也走到了最后一波狂欢,哪怕遍地开花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贷依然在鼓吹消费即是美德,年轻人看着永远需要填窟窿的账单还是忍不住心生起几分犹疑,而过多的物品带来的负累已经初步显现:
 
屋子无论怎么清理也没办法使它看起来整洁,明明购物记录里显示买过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每次搬家都是大工程……
 
另一个更显眼的原因是房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之后,严琼正式成为了全职母亲,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80平米的空间里打转,而家庭成员的增加也让原本便不够的空间更加局促。
 
“换房子是不可能换的,光这一套就已经掏空了六个钱包”,为了挤出空间,她也跟风买过很多“收纳神器”,但仿佛魔咒一般,别人用起来是神器,放到自己家里却大多成了鸡肋。她不信邪,下次看到种草又继续买,从大件的的扫地机器人到小的挂钩漏斗,最后一汇总,发现光整理工具就买了两万多。
 
除了房子的面积,一切都在增加,收纳终于成了刚需。

过去一年,全国各地整理行业的服务总量基本都实现了翻倍,其中五线城市的增幅超过900%。在所有申请收纳服务的客户里,有九成的主要诉求是改造储物格局,释放出更多空间。
 

生意
 
“如果攒下在工具上花的冤枉钱,房子都能多买个大半平了。”
 
严琼冒出这样的想法后,再次打开抖音,顺着收藏的推广链接,报名了上海一家据说和日本有深度合作的收纳师培训机构的课程,总课时两天,费用接近一万。
 
这是大多数从业者会提及的子昂要入行的原因:自身有收纳需求,又有空闲时间,觉得学到了的话进可以发展副业,退也可以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2021年人社部将整理收纳师列为新增职业工种
 
但真正进入这个圈子,她才发现规则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首先是“阶级”。进入机构培训、并通过结课考试,是收纳师想要成为“正规军”的唯一途径,但这仅仅只是入门。收纳师内部还分有不同的头衔,有的按职能分,包括:收纳师、整理师、规划师等;有的则直接按初级、中级、高级之类的等级标注。想要获得更高的等级或者承担更多职能,都必须经过再次培训与考核,通常情况下,从初级晋升到高级,所需费用在3万到10万之间不等。
 
有的机构还会将“服务时长”纳入考核标准,即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充当实习收纳师或者收纳助手在客户家完成几百个小时的收纳服务,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而通常情况下,这些服务都是没有工资或者工资极低的。
 
但即便成本如此高昂,大多数学员还是会选择不断投入来获取更高级的资格证。一方面高级的证书意味着专业和未来可能的高收费,另一方面,有了它们,整理师才能有资格开售低一级的整理师认证课程。
 
不过这部分属于衍生服务,机构会另外进行计费。严琼在结束培训后,就向机构购买商标和知识产权的授权,讲课的课件等,然后回到自己所在城市开办了一家培训机构。
 
其次是“门派”。整理行业的专业门槛其实并不高,所谓的培训,也不过是三五天的理论课,讲述如何叠衣服、打标签等基础技能。为了提高竞争力,行业内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门类和派别,分别对应不同的收纳理念。
 
比如严琼所在的这家机构,秉承的就是日式的断舍离,而断舍离底下,又根据不同的细分标准分为心动派、实用派、极简派等等。
 
门派设立并没有严格的门槛,通常只需要一个创始人提出理念,并围绕这个理念建立一系列规则,最后包装出去,有人愿意买单,一个派别就能成立。
 
所以收纳行业常有造星运动。比如提出断舍离的“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还比如打着中式收纳哲学的“中国整理收纳行业创始人”卞栎淳,其创办的“留存道”整理学院,在宣传口号里“被誉为整理界的黄埔军校”。

豆瓣上近藤麻理惠作品的中译本
 
“至于是被谁‘誉为’就不是很清楚了。”
 
严琼提到,“整理女王”、“整理收纳第一人”、“中国整理王子”这样的名头其实在圈子里遍地都是,而且水分含量极大,但初入行者很容易就会被这些名头吸引。
 
造星之外还有造富,严琼记得收纳师这个职业第一次大规模出圈,就是因为有媒体报道了一则“97年女收纳师叠衣服月入50万”的消息。当时看到报道,严琼作为四五年的资深从业者,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在圈子里,整理业务一般有三种收费方式:一是按收纳空间横向延展长度收费,一米大概一千元;二是按照工作的时长付费,一小时大概300到1000元不等;三是根据房屋大小、主人的需求订制服务与费用,收费标准与收纳师的专业程度与知名度挂钩。
 
严琼这几年接触的收纳师,大多月薪都在几千到一万之间,上十万的都是极少数。她后来仔细研究过那条新闻,里面提到那名收纳师时薪是1200,这在业内已经算极高薪,但即便如此,想要达到月薪50万,也必须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并且全月无休。
 
收纳师的创富神话,显然另有门路。
 

“传销”
 
一直到交完报名费后的第五个月,林真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去年一月,她通过朋友结识了“田姐”,当时,后者正在筹备一个收纳师培训机构,朋友圈更新的日常都是相关的广告。
 
要说课程内容,林真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她日常就喜欢收拾,待过的空间永远都是最干净齐整的。真正打动她的,是田姐说:只要学成,就会发放整理师合格证书,还会派单给学员上门整理,单次收费非常可观。
 
“是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有更多的实操和学习机会,还能赚钱,这么好的事傻子才不做。”
 
和大多数以类似心态开头的故事一样,后来她发现,傻子其实是自己。
 
一月份缴完费,没有签任何合同,直接走的微信转账,4800块5节课,包括理论和实践,田姐亲昵地告诉她:这个价格是友情价+开业特惠,而且会根据她的时间安排课时,只要学完,月入上万不是梦。
 
但一直拖到六月份,所谓的课时都迟迟没有开。在林真第七次催促时,田姐给她推了另一个微信,并告诉她,自己现在不负责培训这块儿了,后续的事请联系这位“吕姐”。
 
林真终于意识到有几分不对劲,但依然抱着不死心地态度联系了吕姐。当后者爽快地应承下上门授课,并顺便做全屋整理,林真再次放下心来。
 
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堂只进行了两个小时全屋整理课,唯一成果是一个乱七八糟完全不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衣柜,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一半的课程费。
 
后来她从市监局到警察局再告到法院,对方都以此为由不肯退让,她拉锯了三个多月,东奔西跑,也只不过多争取了600块的退费。
 
但林真觉得自己尚算幸运,起码挽回了一点损失。在黑猫投诉上,类似的经历排了十几页,后来在维权的过程中,林真也收到了不少同为受害者的私信,但真正要到了退费的,她是第一个。

黑猫投诉上用户关于报名整理收纳师培训课被骗的投诉
 
而这样的骗局不过是最低级的。严琼说,真正有耐心的,会放长线钓大鱼。比如先以一个比较低的初级课程价格吸引大量的人报名,“500块钱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该上的课程也会都上满,但站在讲台前的所谓“资深培训师”,很有可能只是刚刚结课的学员。课程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收纳,而是继续强化洗脑收纳师的“钱景”,最后诱导学员报名更贵的高级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衍生服务。
 
和林真遇到的话术相似,这类课程往往也会承诺介绍客户和安排实习。等到全部结业,学员才会发现,所谓的“客户”就像爱情一样,谁都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
 
“其实道理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行是没有回头客的,服务得好人家下次自己就会收拾了,服务得不好人家也不找你了”,所以指望别人把自己的人脉分享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想跳槽去别的机构,或者自己寻找客源也很难。因为虽然吹得天花乱坠,但这个行业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所谓的资格证书,也是一家一式,并没有多少含金量,也不通用,跳去别家,依然需要重新培训考核才能上岗,“相当于跳槽就需要再交一遍钱。”
 
豆瓣“一起来整理丫”小组的管理员@一条小呆呆为了摸清行情报名了五家国内数一数二的收纳师培训机构,最终花费6万块钱考回四个证,而她学到的最大经验是:
 
“没有哪一家机构能保证多久可以把学费挣回来。”
 
@一条小呆呆花四万多考的证 图源:豆瓣

但钱已经花出去了,想收回成本,就只能忽悠更多的后浪来接盘。于是她们有的选择继续交一笔钱,成为培训机构的老师;有的则转向自媒体,通过背背书、立立人设养起一方鱼池,最后导向带货和卖课。
 
随着入行者越来越多,这样的套路已经基本成了行业共识。
 
例如业内名气已经很大的留存道,技能班4980便能起报,但只承诺给学员一到两次的实习机会,而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排期;运营班的收费却高达30000,学员必须两门课都结业才能成为留存道的合伙人,拥有:
 
服务和开课授权。
 
“先树立起一个明星标杆,然后讲几个创富故事,最后靠层层拉人头赚钱,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传销也是这个路子。”
 
直到现在,依然会有人联系林真咨询维权的细节,“他们都是被骗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她自己,虽然最终勉强算打赢了官司,但她依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一家专业靠谱的收纳师培训机构。
 
“当一件事情没有标准、也没有规程的时候,骗子不出没都对不起他的职业。”
 

垃圾场
 
对那些幸运避开所有套路、走上职业正轨的收纳师来说,这份工作也远不是想象中的惬意与光鲜。
 
周涣涣一天中最崩溃的时刻发生在结束十来个小时的工作后,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呈现在她眼前的画面是这样的:
 
用过的碗和被油水浸透的抹布一起溢出水槽;没有来得及拆的快递堆积在茶几上,椅子底下缠绕着结满棉絮一样的灰尘的头发丝;从地毯上走过,能清晰地感觉到污垢已经多得铬脚……
 
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位收纳师的家。
 
在成为收纳师之前,整理房间是周涣涣最大的生活乐趣:每周两次彻底的大扫除、睡前必须确认一遍所有东西都已经放回原位、家具几乎都是浅色系并且永远维持纤尘不染的状态……
 
但现在,每天在客户家面对的巨量物品和不断重复的劳动让她对整理这件事几乎产生了生理性厌恶,面对眼前混乱又糟糕地这一切,她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闭上眼睛:眼不见,心不烦。
 
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以及不停地蹲下、起身、弯腰,所以腰肌劳损几乎是收纳师的职业病。“外界可能以为收纳师的工作很轻松,就是叠叠衣服、装装东西,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你无法想象把这套动作重复数十万次是什么样的感受。
 

电影《无法停止:停不下来的囤积狂》

大多数时候,这种重复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周涣涣曾经接到过一个三代同堂的单子,光小朋友的衣服就装了六麻袋,大多是奶奶从拼多多上淘回来的,面料廉价且不合身,也几乎没上过身。
 
按照她的法则,这些都是可以舍弃掉的,但奶奶死活不同意,作为客户的女主人也劝不动,最后她只好把这些衣服一件件叠好再收纳进柜子里,光这一项就花费了整整一天,而她知道,它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再被拿出来了。
 
还有一起来自一对中年男女的委托,两人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卧室共同生活了十多年,“一次也没有丢过东西”,当时,周涣涣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到新单了,所以即使在照片里看到了房间的混乱程度,她还是选择了接下。
 
然而一打开门,铺面而来的刺鼻气味就让她产生了干呕的欲望。
 
在她和另外两个同事在穿戴装备时,女主人略带几分不好意思地提醒:“你们小心一点,可能会整理到老鼠尸体,但是应该没有活的,这点可以放心。
 
整理期间,为了让自己习惯那个的气味,周涣涣甚至强迫自己一直待在房间内,因为一但在外面呼吸到新鲜空气,再进入时就会眩晕想吐。
 
好在最后的情况比预估的要好,七个小时的整理时间,他们一共只和两条蟑螂腿、四五只活蟑螂以及散落在各个夹缝里的老鼠屎打过照面。
 
这也是谈谈始终犹豫要不要接下最近一个三代同堂的单子的原因。她事先去对方家拜访过一次,那场景她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每一个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之间都塞满了物件,只留下一条不到50厘米宽的小道可以供单人通行,家具是完全看不到的,连床都被彻底淹没了,为此一家人不得不另外租了一套房子起居。
 
前段时间,这个家的女主人用存款购置了一套新房,所以希望谈谈能帮她完成一次搬家收纳,前提是所有物品都必须保留下来。
 
光想象物品的囤积程度和蟑螂们在其间乱窜的样子就已经让谈谈感到呼吸不畅,所以她选择了委婉地询问对方愿不愿意自己动手,自己甚至可以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但对方不肯,反而不停地抓着谈谈倾诉自己“倒霉的人生”,丈夫出轨、婆婆强势、孩子不懂事、工作不顺心、想留下这些东西也是为了省钱……“如果能多几十万,买个大点的房子”,是不是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在教科书和一些宣传口径里,整理师通常会被赋予的一项使命是“心灵疗愈”,写作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近藤麻理惠就提到:
 
急迫地求助于整理的人通常具备一些共性——心情不舒畅、迷惑的事情多、感到每一天不那么开心。整理给这道密不透风的围墙砸开一个洞,让人得到一丝喘息。
 
这项使命也为整理师的高收费赋予了一定的正当性。但当整理师真正砸开那个洞时,自己就成了所有负面情绪的倾倒口。
 
周涣涣和谈谈都时常觉得自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不停地吸收着来自客户的负能量,却没有出口。而收纳师毕竟不是真正的心理师,面对大多数情况,其除了倾听以外几乎无能为力:
 
“房间可以整理好,但人生却没有办法重新来过。”
 
周涣涣接触过一个父亲在初中时就已经去世的年轻女孩,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除了上学和工作的时间,几乎足不出户。她的房间倒不算乱,但显眼处摆的全都是老旧的玩具、卷了边的漫画书和十几年前的杂志。
 
女孩什么也不肯说,只是强硬地表示所有东西都不能丢,且必须继续摆放在可以轻易看到和拿到的地方,直到整理中途,女主人才偷偷告诉周涣涣,那都是女孩父亲留给她的。
 
按《断舍离》教过的方法,这样的囤积并不是一件好事,每天面对能唤起消极情感的物品生活下去,身体总有一天会被搞垮,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疲劳永远不会消除,自身的能量却远远不断地被掠夺。
 
但周涣涣还是选择了遵从女孩的意愿,也没敢让女孩的母亲知道,她在柜子的角落里发现过一瓶过期很久的奶茶,旁边有便利贴写着:生前的最后一杯奶茶。
 
她把它们悄悄藏进了垃圾袋的最底下。


当收纳师年入百万,他要开始搞传销了
“先树立起一个明星标杆,然后讲几个创富故事,最后靠层层拉人头赚钱,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传销也是这个路子。”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

图片展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19143347号-1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我们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