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陆续公布了去年常住人口增量。 让人意外的是,去年全国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其数据只有2019年的一半左右。 最让人意外的是广州——自2005年起,近20年人口增量基本维持在五六十万水平,去年仅7.03万人,甚至不到2017年的零头。 人都去哪儿了? 这组数据,透露出中国人口的大变迁。 有人统计了去年热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数据。前十位基本是热点二线城市,最多的是成都,去年净增24.5万人,其次是杭州(23.9万人)、南昌(18.3万人)等地。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圳数据未出)增量不明显,北京甚至是负增长。北京、上海由于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相对好理解。 广州就让人非常意外了:2005年至今,常住人口增量都是几十万级别的,2010年甚至接近90万人,常年排在人口增量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流量大市,为什么单单去年,人口增量仅有7万人呢?相当于往年的零头? 广州的问题,还要从自己身上找。去年,广州人口自然增长率6.26‰,比2020年低2.68个百分点。自然增长人口降低,是个原因。 去年,广州常住人口只增加了7万,但户籍人口增加了20多万人。这么看的话,问题出在流动人口减少上。 再看各区数据。广州11区常住人口, 荔湾,减少11.2万人;黄埔,减少7.13万人;白云,减少7万人;天河,减少1.24万人 其他几个区增长也不多: 海珠,仅增加2000人,从化,增加7600人;越秀,增加12400人。 人口减少的4个区,都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荔湾去年1年人口流失量,相当于越秀10来年人口流失的总和。 天河区,广州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而且是2021年全国百强区第二名,仅次于南山区,一直以来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去年也无法避免人口流失。 黄埔区,相当于深圳南山区,人口居然也在减少。 分区看。荔湾本次人口减少,可能与其产业结构有关。 批发零售业人是荔湾的传统优势产业.十三行、芳村茶叶市场、珠宝批发市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 在疫情影响下,这些市场的生意不好做。2020年,荔湾出口总额近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近5%,当年税收总额也下降了近32%。 那些在市场帮忙的伙计,可能会回老家过2021年春节,然后就不来广州了。 要放在别的城市,一个两个全国性批发市场顶天了,人口的流动还不明显。但在荔湾,每个市场在全国都举足轻重,所影响的流动人口就会大大增加。 白云和荔湾很像,主导产业也是第三产业。比如说,白云的化妆品在全国地位显赫。“中国化妆品看广州,广州化妆品看白云”。2019年,白云共有化妆品产业持证生产企业1631家,占全国数量的1/3。 不过,规模化的化妆品批发零售企业不多,档口经济销售模式占主导。疫情影响,出口受阻,打工人也只能回老家。 2020年,白云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7.1%,出口总值降了12%,实际利用外资更是降了96.1%。 本在白云做化妆品销售的Tina,回到广东茂名老家,开了家美容养生馆。对了,在租住的城中村口,她扔掉了广州的手机卡。 还是2020年的数据,白云移动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同比减少了33.6%。看来,Tina还不少呢! 再看黄埔。 去年黄埔主要经济指标里,实际利用外资是唯一一项同比减少的。在2020年,这个指标同比增幅达到25%。 该指标减少,或导致项目开工减少,对务工人员的需求也在减少。 还有一个原因,跟房子有关。 2019年12月,黄埔宣布人才购房政策——本科毕业加上社保半年,可以不落户购房。 这可是一枚重磅炸弹!要知道,黄埔可是广州经济第二强区,这样一来,相当于一线城市里最具价值的地段都不限购了,全国的投资客还不疯狂涌入? 起码那段时间,广深沿江高速上,应该有很多带着银行卡来黄埔买房的深圳、东莞老板。 销售数据也对得上。2020年1月,黄埔新房成交套数只有517套,6月突破100套,12月达到顶峰,突破4000套,之后一直到去年6月,每月都有一两千套成交量。(克而瑞数据) 这一套套房背后,究竟有多少外地投资者啊! 去年8月,黄埔取消人才购房政策,楼市一夜冰封。 人才购房和常住人口增量的联系,就在于前者需要社保半年,常住人口的标准,也是居住半年。也就是说,人才购房没有了,黄埔当地的常住人口也会减少。 还有一个猜测,有待进一步验证。 从整个城市角度看,为什么杭州的人口增量有近24万,广州只有7万?放在前几年,两者吸引的人口数半斤八两。 或许,杭州的人才吸引力,正在超过广州。 单从补贴上看,杭州可以砸下真金白银抢人才。一名毕业生到杭州工作,本科拿1万,硕士拿3万,还有每月800多的租房补贴,2000元左右的就业补贴,七七八八能拿七八万…… 存起来买房付首付,不香吗? 2019年,杭州人才吸引力排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之后,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9.5,不及广州的75.1。到了2020年,杭州超过广州、深圳甚至上海,一跃到了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人才吸引力指数高达99.2。 这么看,别说广州了,深圳、上海的人才,都要被杭州抢走。 从人口机械增长量上也能看出来。去年,江浙粤三个人口增量大省里,江浙两地靠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广东靠人口自然增长(出生死亡)。浙江机械增长量65.5万人,是广东的23倍(广东只有2.81万人)。 杭州,抢的恰好是年轻人才。黄埔、天河恰好是广州年轻人最多的几个区,也是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集中地。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黄埔区甚至天河区去年人口也在减少。 其实,不仅是广州。人口增量减少,是全国性的。 去年前十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只有2019年的1/2左右。即使是虹吸全国人口的杭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24万,还不到其2019年水平的43%。 2019、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2020年涉及七普,数据差异较大,不纳入统计) 疫情影响,农村的娃失去大城市的工作。 其次,这或许和中国人口增速放缓有关。去年,全国人口比2020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出生人口1200万人,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多个省份人口出生率低于1%。 即使是全国生育晴雨表的山东,也生不动了。 计划生育时代、二孩时代,山东都是最勇敢积极的。当年准许生二孩,临沂医院的走廊和电梯里,都挤满了孕妇。 然而从2018年开始,山东新生儿数量就急转直下。2017年还有近180万新生儿,去年只有75万。 2021年,江苏也扛不住了,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 从今年开始,抢人不是不好抢,是抢不到了…… 参考资料:真叫卢俊:在浙江,补贴和抢人都来真的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千亿美湾,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