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搜索

村镇银行案能取钱了,但登陆难?隔离需戴电子环?为腾讯系产品;地产商持股的银行,取不出款?都回应了!|| 大件事

发表时间: 2022-07-16 10:10:29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

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叶敏

编辑:易鸣

设计:岚昇

实习生:龙玉


村镇银行首批垫付第一日

有储户表示小程序登陆困难、系统拥堵


7月15日,是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首批垫付第一日。据媒体报道,有储户表示钱款已经到账,但还有多名储户表示一直卡在登陆、身份证提交或人脸识别等界面。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在7月15日也发布了资金垫付操作流程。根据操作流程,用户完成信息登记,进行身份信息认证、确认垫付金额后,即可填写账户信息,收到垫付资金。


河南相关村镇银行官网说明。


安徽新淮河村镇银行则在7月13日就开始了登记核验工作。据蓝鲸财经,一位来自该行的储户,看到银行公告后开始进行登记,于14日收到回访电话,15日上午9时左右资金到账,付款方名称为“村镇银行第一批垫付资金”。


但在另一边,还有大量储户遇到了系统拥堵。一名储户说:“早上试了三四遍到上传身份证卡住,现在小程序进都进不去,连验证码都收不到。”该名储户还指出,其先后收到两条短信,内容显示“因网络拥堵,系统正在优化,请耐心等待”。


7月11日,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2022年7月15日开始首批垫付,垫付对象为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含)以下的客户。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据央视财经,垫付资金来源于地方公安机关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的新财富集团部分资产处置变现所得资金。


公告称,垫付工作由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代理组织实施,可登录微信小程序“村行垫付”办理。“村行垫付”小程序显示,该小程序于2022年7月9日注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信息,相关专家称,由于涉及人数较多,垫付工作量大,为确保垫付工作稳妥实施,采取分批垫付方式。目前垫付客户本金,客户资金利息相关合法权益仍保留,将视后续案件查办、追赃挽损等工作情况再作出相应安排。


蓝鲸财经记者多次拨打河南村镇银行垫付联系电话,截至发稿,均未有人接听。安徽新淮河村镇银行客服接听电话后则向记者表示,如果审批通过了,资金就会到账,“请耐心在家等待。”


返京居家隔离被要求佩戴电子手环

为腾讯系公司产品


7月14日,博主 “大红矛”在微博发布作为“返京人员”被社区派发电子手环并质疑手环的安全性的文字,引发热议。据天目新闻消息,除了昌平区,顺义区、朝阳区的不少网友也表示收到了社区发放的电子手环。北京卫健委回应,未发布过居家隔离人员需要佩戴电子手环的相关政策。


截图自新浪微博。


该博主表示,不想交出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数据的权限,是他拒绝佩戴电子手环重要的原因之一。“网站打不开,这个产品本身包括产品的制造商没有3C认证,产品质量都无法保证,更不要说保护我的个人信息安全。”


外包装显示,这个多体征感知设备,是由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大股东为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西腾讯创业”),持股20%。广西腾讯创业公司由马化腾持股。也就是说,该产品的生产方为腾讯系公司。


据红星新闻报道,北京微芯感知科技公司工作人员证实,网上发布的隔离人员佩戴的电子手环确为该公司产品,手环会采集体温、体征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传到后台,除了必要信息给想知道的单位外,其他的是不会(外传)的。”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目前该手环还未向市场销售,主要客户为政府或国企、央企。


截至7月14日下午,居民反映,因投诉太多,手环已经开始回收。


实际上,除了北京,全国还有多地也曾在防疫期间推出电子手环。2021 年,《温州商报》报道了当地一家企业研发的智能防疫手环。“重点监控人群”只要离开定位区域,大数据就会向服务平台报警,设备离开人体、体温过高时,服务平台也会收到反馈。


2020年2月,在确诊超 40 例的背景下,香港针对居家隔离者推出电子手环,用来监测接受检疫者的位置,确保其不会擅自外出。2021年6月,香港暂停了这一要求。但2022年7月,新一届的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重新要求居家隔离者佩戴电子手环。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认为,若手环兼有定位功能来限制居民出行,则有必要拿出有法律依据的红头文件,告知居民该手环到底采集了什么信息,以及采集到的信息后续将如何处理。如果仅作口头通知,居民有权拒绝佩戴。


7月14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广东华兴银行取不出款?

回应: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


7月14日晚间,广东华兴银行声明,网络上出现“广东华兴银行取不出钱了”等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目前全行经营管理活动一切正常,经营发展情况良好。” 目前,公安机关已查明相关造谣事实,并作出公开行政处罚决定。


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声明。


事件源于7月14日,一则微信聊天截图开始在网络流传,其内容包括 “几个华兴的朋友说华兴90%资金流进房地产,收不回来”。“这些涉房的小农商行很多都出问题了,线下网点装修维护,线上app系统维护。就是不给取款了。”等负面内容。该聊天记录还有一张配图,称其是华兴银行在福田荣超商务中心的网点。


据媒体报道,前述聊天记录图片实是华兴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此前,该分行于6月底公告称,已迁址至南山区深圳湾科技中心,分行营业部一同搬迁。


据工商信息显示,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多个地产股东,分别有侨鑫集团持股约20%,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约12.5%,勤诚达控股有限公司持股约10%,珠海格力置盛实业有限公司持股约2.5%。


其中,珠海格力置盛实业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为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据悉,6月17日晚间,格力地产(SH:600185)公告称,格力地产原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上饶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外,大股东侨鑫集团与广东华兴银行关系密切。侨鑫集团是知名粤系房企,开发有广州侨鑫汇悦台等项目。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侨鑫集团主导重组并创新设立了广东华兴银行,注册资本50亿元,在该行成立后持股20%,位居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华兴银行已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设立10家一级分行。2022年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行资产规模超3850亿元。2022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华兴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2020.66亿元,不良贷款率1.16%,较年初上升0.28%;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57.29亿元,拨备覆盖率243.94%,贷款拨备满足监管要求。


7月13日,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345万亿,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90%。整体看,中国金融风险收敛,总体可控,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


华为智能汽车又一核心人员离职

余承东称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7月14日消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下简称“BU”)智能驾驶产品部首席架构师陈亦伦已经离职。对此,华为内部人士回应称,“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


而据“智能车参考”最新消息,陈亦伦已经转投清华张亚勤博士麾下,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任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


资料显示,陈亦伦2018年加入华为,可谓是开创华为智能汽车BU的元老,被誉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脑”。在华为任职期间,陈亦伦担任自动驾驶部门首席科学家,负责感知技术。也就是在2018年,华为发布了支持L4级别的MD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高调切入自动驾驶领域。


陈亦伦已是年内至少第三位从华为智能汽车BU离职的核心人员。今年1月底,原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离职;3个月后,华为智能汽车BU智能车控产品部总经理蔡建永被证实“跳槽”。也就是说,短短半年,华为智能汽车BU已有三员大将离开。


2019年5月份,华为智能汽车BU成立,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任正非在组织变动文件中表态,华为不造车,帮助汽车公司造好车。一年后,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向汽车公司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五大系统,并与多个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但在该部门成立的三年里,核心人员不断流失。据公开资料显示,原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陈奇出任极氪汽车任自动驾驶副总裁一职;原华为智能汽车BU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加入蔚来汽车;原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项目群总监张晓洪也已任职蔚来汽车高级产品经理。另外,原华为自动驾驶首席运营官姜军、原华为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离职,去向未知。


对于陈亦伦等核心人员离职原因,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能网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示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受法律法规、道路条件、数据独立、技术限制,目前自动驾驶实际场景难以快速落地,短期内高级自动驾驶技术还只能在实验室状态下实现,暂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及业绩兑现。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财力物力,对于现阶段的华为而言,显然投入消耗过大,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华为多次对汽车组织架构以及内部资源进行调整,将精力集中在可以快速实现商用的领域。”


除了对资源调整,华为汽车业务开支也非常大。“在汽车业务上华为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这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华为终端BGCEO余承东也在近日直言,汽车绝对是烧钱的生意。


图片红杉资本沈南鹏再减持美团

何时“退出”或变成“主题”


7月14日,据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知名投资机构红杉中国于7月8日减持约2107万股美团(03690.HK)股票,价值约39亿港元,持股比例从美团上市时12.5%降至2.81%。


沈南鹏是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在其执掌的17年间,红杉中国重注互联网科技赛道,先后投资了300多家公司,几乎囊括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就是站在互联网巨头身后的同一“幕后大佬”,红杉中国既是大众点评的天使投资人,也是美团A轮唯一出资方。


一般基金的投资周期在10年左右,红杉中国持有美团已经有16年之久。对于VC/PE而言,“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环节,在项目上市后,何时“退出”变成了“主题”。


美团在2018年9月上市,次年3月B类股票迎来解禁期后,等待太久的红杉中国开始减持或派股给LP(有限合伙人)持有。通过香港交易所资料公开查询,三年多时间,红杉中国相关操作已累计20多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均以向LP派股为主,仅出售少量股票,套现约2.25亿港元。2021年开始大规模减持,两年间十次套现金额高达178亿港元。今年操作频繁程度已超去年,此次减持已是年内第五次。


如此频繁的减持,或因美团不断下滑的业绩。


作为腾讯、阿里之后,第三个跨过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其财报却显示,2021年,美团的营业亏损达到了231亿元。6月2日,美团发布了2022年Q1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美团2022年Q1营收462.7亿元,同比增长25%;经调整净亏损35.86亿元,上一季度,美团经调净亏损39.36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2年3月31日,美团交易用户数达6.929亿,上年为5.69亿,同比增长21.7%;活跃商家数目900万,上年为710万,同比增长26.6%。在经历了2021年34.43亿罚款、骑手成本上涨、社区团购政策变化多重利空后,2022年一季度美团开启“裁员”,试图增效将本,但裁员带来的效果并没直观反映在财务数据上。


截至7月15日,美团(03690.HK)收跌1.81%,收盘价报179.2港元,市值1.11万亿港元。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资讯、经济观察报、券商中国、天目新闻、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都市快报、健康北京、中新经纬、蓝鲸财经、财联社、澎湃新闻、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零态LT、证券日报网、芯智讯、智能车参考等报道。)

村镇银行案能取钱了,但登陆难?隔离需戴电子环?为腾讯系产品;地产商持股的银行,取不出款?都回应了!|| 大件事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

图片展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19143347号-1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我们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