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搜索

千亿可转债汹涌而来,4000多家银行挣扎求生

发表时间: 2022-01-19 10:58:06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金角财经

浏览:


文 | 胡也远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F-Jinjiao)

年底年初,银行都很忙。
 
员工们忙着揽储、忙着追贷款、也忙着放贷款,银行则忙着统计年报,忙着制定新一年的经营目标,更忙着在资本市场上找钱来充实资本。
 
1月11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的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显示,该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兴业转债”将于1月14日在起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上市首日,就因10%的涨幅和接近300亿的超高交易额登上微博热搜。
 
热闹的抢购和交易背后,显露出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困境。


规模暴涨1058%!
2021年,银行热衷发可转债
 
500亿的发行规模,让兴业银行可转债成为2021年可转债市场上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转债项目,也是当前市场存量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
 
一般而言,银行的发行可转债,在转股前为普通债券,转股后可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补充资本,兴业银行的说法也是如此。
 
这一点,可以在财报中窥探一二。
 
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而据其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未经审计的年度利润总额为953.1亿,同比增长24.37%。归母净利润为826.80亿元,同比增长24.10%。
 

从财报来看,兴业银行的业绩并不差。对比2021年中报,当时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5%。不良贷款率也呈现走低的趋势。
 
中小银行发可转债,正在形成行业趋势。
 
2021年,银行可转债的合计发行规模占全部可转债规模的38.63%,接近四成的比例让银行可转债成为转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兴业转债外,上海银行也发行了200亿可转债,此外,杭州银行150亿,苏州银行50亿,南京银行也有200亿。
 
仅仅这5家银行的合计发行规模就已经高达1100亿元。对比2020年的95亿,发行规模暴涨10倍。
 
银行为什么热衷于发生可转债呢?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银行可转债,意在何处?
 
可转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需求。
 
不管做什么生意都需要投入资金,开面包店、水果店、奶茶店,都需要租房、进货、买设备,经营所得收益也要留一部分用来继续生产。
 
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如此。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就是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俗话说“钱多腰杆硬”,银行的资本金越多,做起事来也就更加有底气。而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有要求。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资本对应银行的资本总额,风险资产则相当于不良贷款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要么就降低分母上“下功夫”,也就是将减少自己的风险资产;要么就做大分子,也就是让自己手上的资本总额多多益善。
 
兴业银行在做的事,就是增加自己手上的资本,由此来保证自己的资本充足率。
 
银行们不选择降低风险资产?这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说,应该更有利才对。
 
实质原因,还是由于降低风险资产并不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这与银行的赚钱模式有关。银行要想多赚钱,就是多放贷。这是银行利润的最大来源。

银行的利润,就藏在“存贷差”中。存贷差指的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其中的利率差就是银行能赚到的钱。因此,在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有固定标准的情况下,银行要做的就是将贷款规模做大。
 
然而,放出去的贷款不可能马上就能收回,甚至还有可能收不回来,这些贷款被称作将“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存在,就是扎在银行肉中的刺,但这根刺又很难拔出。


 


谁拖累了银行的风险资产?
 
银行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中国居民储蓄率正在持续下降。去年10月,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曾公开表示,我国储蓄率虽仍高达40%以上,稳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但在2010年至2019年的几年间,国民储蓄率从50.9%下降至44.4%。
 
其中,居民储蓄率由42.1%下降到34.8%,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
 
居民储蓄率下降,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面临减少的情况。而另一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难以轻易降低。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9%。其中,来自房地产的拖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涉房贷款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房地产业贷款,一般是指银行发放给房地产企业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等;二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2021年年中,银行密集发布当年的年终业绩报告的时候,出现了罕见一幕。一向被认为风险较低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出现大幅上升。
 
当时,40家A股银行中,10家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
 
事实上,正是在此前后,房企贷款出现了违约潮。在密集的政策监管、融资端不断收紧、楼市销售遇冷的多重困难下,中国恒大、蓝光发展、富力地产、阳光城等千亿房企都接连暴雷,截至2021年9月30日,违约债券就已有84只。
 
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也传导到了银行身上。
 
大型的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超过4000亿,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3.3亿,相较2021年初剧增264%。平安银行的2021半年报则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达16.6亿,是年初的2.9倍。
 
但受冲击更严重的,还是中小银行们。
 
例如不良率最高的重庆银行就达到了6.28%,此外重庆农商银行、中国银行、贵阳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青岛农商行。上述银行涉房不良贷款率依次为6.18%、4.91%、4.57%、4.29%、3.11%、3.03%、2.73%、2.63%、2.39%。

 
2021年发行可转债的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就位列其中。其中,上海银行去年上半年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达47.2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25%,行业不良率升至2.73%。
 
相比大型银行的财大气粗,中小银行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受损更甚。
 
目前,全国有中小银行有4000多家,资产总额约占整个银行体系的1/4,是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去路,也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
 

4000家中小银行何去何从?
 
2019年,吉林一家名为亿联银行的小银行,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上半年,亿联银行的存款、贷款规模都有着量的飞跃。资产总额从134.36亿元上升至281.24亿元。其中,其中贷款总额为179.58亿元,期初为51.9亿元,多了127.68亿。但存款总额涨得更多,从86.56亿涨到了239.56亿,多出153亿。
 
对这家地方商业银行来说,这个变化非常突然。
 
吉林亿联银行2017年开业,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但是,开业当年,亿联银行没能迎来“开门红”,反而亏损了0.57亿元。到了2018年,亏得更厉害,当期亏损加剧为1.49亿元。
 
连续亏损之后,突然迎来爆发式发展,背后的秘密就在于,他们搭上了互联网金融平台这艘大船。
 
2018年,亿联银行研发了"增亿存""用亿存"等10多款创新存款产品,在陆金所、小米金融、京东金融等平台上线,那一年,其各类存款产品累计销量超过150亿元。

 
但高光没有持续多久。2020年年底,这类互联网存款产品就从支付宝、微信等渠道上消失了。当年的3月4日,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一些此前计息不规范的存款“创新”产品,进行整改。 最终,整改演变成了全面封杀。
 
在这场封杀中,受损最多的仍然是中小银行。
 
原本,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等城商行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存款,弥补自身网点不足的劣势,通过网络让自己成为事实上的全国性银行。而互联网存款产品被封杀,则堵住了这条路。
 
不止于此,2021年2月7日,央行对全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 “地方银行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种种政策也好、制度也罢,都令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不断收缩。

 
不过,近期中小银行又找到了新的活路——消费金融牌照成了中小银行的“心头好”。
 
2022年1月16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拟收购苏宁消费金融控股权,开启了进军消费金融的征途。
 
而更早一些,2021年末,宁波银行以10.01亿元收购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拿到消费金融牌照。
 
从房地产企业贷款领域败北之后,消费金融会是他们的下一个战场吗?
 

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千亿可转债汹涌而来,4000多家银行挣扎求生
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9%。其中,来自房地产的拖累是重要原因之一。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

图片展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19143347号-1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我们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