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搜索

股价遭“血洗”,大裁员传言再起,互联网公司要“塌”?|| 深度

发表时间: 2022-03-15 10:50:00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无冕财经

浏览:

wumiancaijing.com


////

阿里跌回发行价,快手市值蒸发约1.5万亿港元,滴滴股价仅剩2美元,股价“血洗”背后,互联网公司到底遭遇了什么?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发布

作者:施燕芬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互联网公司一时间风声鹤唳。


3月13日,有传言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会在未来几周内大裁员。据员工内部猜测,腾讯预计裁员10%-30%,阿里裁员30%。


不过,腾讯、阿里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而令人颤抖的是,一天前的3月12日,美股市场上,中概股遭遇一轮大血洗,互联网公司未能幸免。百度(NASDAQ:BIDU/09888.HK)、拼多多(PDD)、哔哩哔哩(NASDAQ:BILI)、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等大跌10%以上,阿里巴巴(NYSE:BABA)更是跌回8年前的开盘价。


滴滴(DIDI)一夜暴跌44%,股价跌破2美元,市值仅剩89.35亿美元。当天,美团(03690.HK)在港交所重回2万亿港元关口。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和美团上市时同为600亿美元,而现在滴滴的市值只有美团的三分之一。连传言正在被FBI调查的“币圈大佬”孙宇晨,甚至也跑出来表示想要收购滴滴。


3月14日,互联网公司继续大跌,哔哩哔哩跌超18%,美团跌超16%,阿里巴巴跌超11%,腾讯跌超9%。


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到底怎么了?


互联网裁员潮涌


从2021年中开启的教育、游戏、社区团购领域大裁员,绵延到了2022年。


3月13日,有传言称,阿里旗下MMC事业群已率先计划裁员,本次裁员数量约20%,目前多个业务线已经初步敲定裁员名单。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于2021 年3月宣布成立MMC事业群,聚焦社区团购业务,并整合了零售通和盒马集市。


虽然MMC事业群裁员消息未得到证实,但社区团购行业颓势已现。在此之前,一些互联网公司社区团购业务已经出现撤退。


2月17日,据新浪科技消息,美团内部员工透露,美团优选大幅裁员,高管震荡。另据亿邦动力网消息称,多位行业人士透露,滴滴孵化的橙心优选即将于3月底全面关停。


此外,腾讯也在对一些业务进行调整。


2月23日,腾讯PCG旗下社交电商平台“小鹅拼拼”小程序宣布停止运营,相关员工将转入集团内部其他项目。


然而,有腾讯员工在脉脉上爆料,腾讯给了员工时间内部活水(即员工自行投递内部其他岗位),没有活水的进行N赔偿,直接走的N+1赔偿,但内部活水希望不大。


3月13日的市场传言称,腾讯 PCG(平台和内容事业群)将裁员 4000 人,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裁员2000人,仅这两个事业群的裁员,就已经达到腾讯总员工数量的10%左右。据腾讯员工称,这两个事业部的总人数都是1.9万左右。


腾讯方面未出现回应,但据时代周报消息,从一名接近腾讯的知情人士处获知,腾讯PCG确实存在裁员状况


其他互联网公司也是裁员动作不断。


今年1月,据36氪消息,百度对AIG(ACG、TPG、INF)、MEG等多条业务线进行人员精简。但百度回应称并没有裁员,而是在进行员工绩效优化,具体“绩效优化”的比例,百度并没有给出回应。


这已经是百度的第二轮裁员。据新浪科技此前报道,2021年12月开始,MEG(移动生态事业群)总体裁员比例在50%;游戏部门300多人几乎全部被裁,直播业务被裁员90%;教育等业务也有裁员,具体比例不详。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快手从去年底开启较大范围裁员,覆盖电商、算法、国际化、商业化、游戏、A站等多个业务部门,个别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


造富神话终结?


3月11日,美国证监会(SEC)宣布,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包括再鼎医药、百济神州、盛美半导体、百胜中国、和黄医药等。


当晚,中概股应声大跌,20家中概股跌幅超过10%,其中,逸仙电商(YSG)暴跌 39%、贝壳(BEKE)跌 24%、爱奇艺(IQ)跌 22%、蔚来汽车(NIO)跌近 12%,开启了中概股连续两日暴跌的序幕。


一位在香港从业二十多年的投资人认为,中概股暴跌可能与俄乌战争有关,俄罗斯银行的资产清零,让投资者有了联想,于是就展开了动作。但中概股暴跌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比如滴滴当天的暴跌与市场传言滴滴回港股上市受阻有关,悦刻则是受国家烟草局出台的电子烟新规影响。


但连续两天的暴跌,不过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在资本市场惨烈现状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里,美股和港股的互联网企业们,股价跌幅几乎都在50%以上,拼多多、快手、贝壳、哔哩哔哩等公司的跌幅甚至超过80%,42家中概股一年跌去90%市值


部分互联网中概股跌幅情况。


曾经,中概股为美港两地资本市场营造着美妙的金钱幻影,许多公司股价甚至创造过百倍涨幅,为投资者带去一个又一个的造富神话。


2004年腾讯上市,原始股权就制造了5位亿万富翁、7位千万富翁和一百多位百万富翁。2005年百度上市,一夜之间,李彦宏在内的7名高管身价过亿,200名员工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但如今,互联网的造梦神话不再,只剩下86美元的阿里、32美元的拼多多和不到2美元的滴滴。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马云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八年后,阿里巴巴跌回上市时股价,马云在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中跌至第十位。


去年12月,滴滴员工股票延期解禁。据晚点LatePost消息,有滴滴员工表示,“根本没怎么注意到,数额实在是不值一提。”在滴滴港交所上市再添不确定时,滴滴员工不到公司最终开放期权解禁的那一天,并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一张废纸。


以往,不少互联网大厂员工的高额薪水里包含期权、股票等,中概股大跌,互联网公司失去“造富神话”,互联网员工更难拿到股权激励,薪水必然大不如从前。


而还没上市的字节跳动,已经动手拆解员工的薪酬结构。3月10日,据界面消息,抖音电商运营团队薪资结构调整,由15薪拆为18薪,年终奖由3个月增加至6个月绩效,调整后每月基本工资降低约17%。 


投资人也开始逃离中概股。据财新援引一位资深的专注于中概股的投行人士称,“所有的中概股现在都变成了不具可投资性的资产,每个人都想跑掉,没有人想留下来,中概股的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知名投资人朋友圈截图。


3月11日晚间,知名投资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朋友圈表示,“从业创投市场十年,本想好好做点小买卖,天天被拉着见证历史……就很离谱。”



大厂“塌”了?


互联网那个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裁员只不过是互联网企业收缩业务线、聚焦主业的一项措施。


在此之前,互联网行业的主基调是“扩张、扩张、扩张”,同时是人员的急速膨胀。字节跳动在成立的第八年,就扩张到10万人,与之对比的是,阿里成立20年才拥有10万员工。


大公司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好,但大公司一定会什么都争着做,烧钱扩张在所难免。


最典型的互联网烧钱大战莫过于滴滴和快的间的打车大战。2014年寒假期间,两大打车巨头身后的金主在两个月内烧掉了15亿。


这几年兴起的社区团购赛道,也是个烧钱的主。据悉,去年2021年整个社区团购赛道至少烧掉1000亿元。


伴随着此次腾讯裁员传言,有员工在脉脉称,腾讯各个事业群在今年开始自负盈亏。


部分互联网公司营收及负债。


中概股的暴跌,是互联网公司虚假繁荣被戳破的结果。


去年,快手科技(01024.HK)在香港上市,当天股价立即飙升逾190%,12天后股价最高达415港元/股。


此时“经济学Economics”指出,快手巨大的估值,代表了一个极高的泡沫状态,甚至不夸张地说,快手上市估值的暴涨,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泡沫。


3月14日,快手收盘价为60.1元,市值从最高点的1.738万亿港元一路跌至如今的2560亿港元,相比高峰值蒸发约1.5万亿港元。


快手作为短视频行业的开创者,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但市值的下滑意味着,当泡沫被吹大、未来一再被透支之后,无论是股价,还是企业本身,都要重新走上价值回归之路。


而这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必须要去做的事。


(本文部分内容由无冕财经整合自深网腾讯新闻、AI财经社、中国企业家杂志等报道。)



股价遭“血洗”,大裁员传言再起,互联网公司要“塌”?|| 深度
阿里跌回发行价,快手市值蒸发约1.5万亿港元,滴滴股价仅剩2美元,股价“血洗”背后,互联网公司到底遭遇了什么?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

图片展示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19143347号-1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我们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